推广 热搜: 未来    中国  企业  政策  服务  公司  快速  上海  设备 

引领学科发展,深化国际交流——黄河院长团队闪耀ASH!

   日期:2024-02-16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ww.dbeile.cn/mobile/news/8381.html
核心提示:2023年12月9日~12月12日,第65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ASH)在美国圣地亚哥(San Diego)以线下结合

2023年12月9日~12月12日,第65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ASH)在美国圣地亚哥(San Diego)以线下结合线上的方式隆重召开。

一年一度的ASH年会是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大、最全面的国际盛会,会议涵盖恶性与非恶性血液病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分享并探讨有关血液学的创新理念及最新的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促进血液病研究及诊治水平的提升。黄河院长带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共20位医生、学生代表参与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团队共有34项研究入选会议,包括7项口头报告和27项壁报交流。研究涵盖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免疫治疗、血液肿瘤诊治,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最前沿的进展,报告从数量和质量上均走在全球前列。


口头报告


Title:Dasatinib and CAR-T Cell Therapy for Newly Diagnosed Ph-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Adults

Mingming Zhang, Yongxian Hu, Guoqing Wei, Shan Fu, Jingjing Feng, Ruimin Hong, Alex H. Chang and He Huang

题目:达沙替尼联合CAR-T细胞治疗成人初诊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一作者:张明明          通讯作者:黄河

主要内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改善了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预后,但需要联合其他药物获得分子学反应。CAR-T细胞治疗在难治复发ALL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尚未应用于初诊患者。本研究将达沙替尼联合CAR-T细胞治疗成人初诊Ph阳性ALL。纳入的患者接受达沙替尼联合两周的VP方案诱导化疗后,序贯输注CD19和CD22 CAR-T细胞治疗,后续采用达沙替尼单药维持。18名患者接受了CD19 CAR-T细胞治疗,其中14名患者已完成序贯的CD22 CAR-T细胞治疗。在诱导化疗结束时,27.8%的患者获得完全分子学反应。在CD19 CAR-T细胞治疗后,这一比例增至72.2%,并在CD22 CAR-T细胞治疗后进一步增至76.9%(1例未评估)。在中位随访13.5个月后,16例患者仍处于持续缓解状态。安全性方面,在CAR-T细胞治疗期间,未观察到3级或以上的CRS或ICANS。综上,达沙替尼联合CAR-T细胞在初诊Ph阳性ALL中具有完全分子学反应率高、长期生存率高、毒性低和治疗周期短的特点。

摘要号:Abstract #7

Bromodomain Protein BRD4 Is a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of Terminal Erythropoiesis By Interacting with EHMT1/2

Meng Zhang, Yijin Chen, Qian Luo, Pengxu Qian, and He Huang

题目:溴结构域蛋白BRD4通过EHMT1/2抑制红系终末分化

第一作者:张蒙          通讯作者:黄河

主要内容:由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生产红细胞是有望缓解临床“血荒”的重要研究方向,但是iPSCs来源红细胞脱核效率低,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解析红细胞终末分化的分子机制能帮助提高iPSCs来源红细胞的成熟度和脱核效率,为人工血液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靶向表观和转录调控因子的小分子文库筛选红系终末分化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发现抑制溴域蛋白BRD4可以加速红细胞成熟,从而提高脱核效率。有趣的是,抑制CDK9并没有发现类似BRD4的表型,进一步的实验证明BRD4的长异构体和短异构体均为红细胞分化的强效抑制因子。RNA-seq、ATAC-seq和Cut&Tag联合分析的结果显示BRD4抑制小G蛋白基因的表达。通过CO-IP及功能研究,我们发现BRD4通过与EHMT1/2相互作用来抑制小G蛋白基因转录。综上,我们发现在红细胞终末分化过程中,BRD4的功能不依赖于经典的CDK9通路,而是通过EHMT1/2抑制靶基因转录从而负调控红系终末分化。我们的研究为提高红细胞脱核效率提供了新方法,并为治疗红细胞分化障碍导致的相关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摘要号:Abstract #101

A Multi-Omic Single-Cell Landscape of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in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after Anti-BCMA CAR-T Cell Therapy

Yongxian Hu, Xia Li, Penglei Jiang, Tingting Yang, Tianning Gu, Xiaohui Si, Yali Xie, Mingming Zhang, Guoqing Wei, Huijun Xu, Zenan Cen, Jiazhen Cui, Simao Huang, Fang Ni, Linqin Wang, Xiujian Wang, MD, PhD, Xiangjun Zeng, Delin Kong, Houli Zhao, Alex H. Chang, Yanlei Zhang, Jin Zhang, Jinyan Huang, Pengxu Qian and He Huang

题目:CAR-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单细胞多组学分析

第一作者:胡永仙          通讯作者:黄河

主要内容: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好,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限制了CAR-T细胞治疗的广泛应用。目前CRS发生发展机制未完全阐明。我们分析了CAR-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后患者体内一系列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通过细胞因子芯片和单细胞多组学分析CRS发生发展机制。我们鉴定了CRS启动阶段3种主要细胞因子(IL-2、IL-4和IL-17A)和CRS高峰期24种细胞因子,后者由已知的CRS生物标志物(IL-1、IL-6和CRP)和新的CRS相关细胞因子(IL-3、CCL20和CXCL1)。scRNA-seq分析显示CRS过程中各个细胞亚群及活化均发生系统而多样的变化,整合的scRNA-seq和scTCR-seq分析表明CAR-T和内源性T细胞的发育轨迹和克隆多样性。我们检测到CRS恢复期CD8+效应记忆T细胞亚群的克隆扩增,与CAR T细胞的持久性呈正相关。最后,我们在输注前CAR-T中鉴定了CD40LG+ CD4+亚群与CRS严重程度相关的产品,可作为预测严重CRS的生物标志物。

摘要号:Abstract #1039

Neither Conditioning Chemotherapy Nor GvHD-Prophylaxis: CD7 CAR-T Treatment Bridging to Haplo-HSCT

Yongxian Hu, Mingming Zhang, Tingting Yang, Ruirui Jing, Houli Zhao, Rongrong Chen, Tianning Gu, Pingnan Xiao, Ruimin Hong, Jingjing Feng, Shan Fu, Delin Kong, Huijun Xu, Jiazhen Cui, Simao Huang, Bin Liang, Guoqing Wei, Xiaolin Yuan, Qu Cui, Jiangtao Ren, Alex H. Chang, Dongrui Wang and He Huang

题目:CD7 CAR-T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无需预处理化疗也不需GVHD预防

第一作者:胡永仙          通讯作者:黄河

主要内容:CD7阳性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不良,CD7 CAR-T细胞治疗已取得很好疗效,但同时存在骨髓抑制和复发等风险。CAR-T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恢复骨髓造血和减少复发。但移植后GvHD仍然是主要并发症,清髓性预处理化疗清除患者体内CAR-T细胞从而使CAR-T细胞无法介导长期抗白血病作用,并且预处理化疗药物和GvHD预防药物存在相关毒副反应。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对CD7 CAR-T细胞治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直接输注外周血半相合造血干细胞进行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不需要进行预处理化疗和GVHD预防。该研究中,CD7 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可长期存在,一方面可清除CD7阳性T细胞起到抗GVHD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持续抗白血病作用,减少白血病复发。在9名可评估患者中,8名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供者植入,1名患者自体造血功能恢复。中位随访14.3个月,6名患者仍处于MRD阴性CR,1年OS和PFS分别为65.6%和54.0%。供者完全植入患者中我们均在最后随访期监测到了CD7 CAR-T细胞的持续存在。该方案为难治复发、不适合常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老年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治疗策略,实现CAR-T细胞持久作用并降低异基因移植相关毒副反应。

摘要号:Abstract #366

Deciphering the Impact of Donor Telomere Length on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Outcomes: Telomere Length Matters More Than Age

Hengwei Wu,  Zhiyang Yuan, Xiang Xu,  Jimin Shi, Yi Luo, Jian Yu, Xiaoyu Lai, Lizhen Liu, Yamin Tan,Huarui Fu, Pengxu Qian, , Zhongzheng Zheng, He Huang,  and Yanmin Zhao

题目:解读供体端粒长度对异体移植结果的影响:端粒长度比年龄更重要

第一作者:吴恒薇

通讯作者:黄河、赵妍敏

主要内容:供体的年龄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受者生存的关键因素。端粒被认为是衰老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首次在急性白血病人群中探索供体端粒长度对allo-HSCT后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纳入了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浙大一院接受allo-HSCT的8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比较不同供体端粒长度组之间的移植结局。在接受来自年轻供体的移植患者中,端粒长度与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非复发性死亡(NRM)、复发、或总生存(OS)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在接受来自老年供体的移植患者中,过短端粒长度与aGVHD发生率升高相关,中等端粒组显示出改善的OS和延长的RFS,而供体年龄对OS和RFS没有影响。即使在调整了患者年龄、移植前疾病状态、疾病风险指数分层和移植类型等预后因素后,多变量分析一致表明,中等端粒长度是OS和RFS的独立保护因子。值得注意的是,与年轻供体相比,具有过长和过短端粒的老年供体的OS显著较差,而那些具有中等端粒长度的老年供体的OS与年轻供体的OS相当。本研究挑战了“年长供体一定差于年轻供体”的传统观念,强调了供体端粒长度在allo-HSCT中的关键作用。

摘要号:Abstract #659

Comparative Study for Haplo, MSD and MUD Allo-Hcts for Core-Binding Factor AML Patients in CR2: A Study from the Global Committee and the Acute Leukemia Working Party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Yishan Ye, Myriam Labopin, Gerard Socié, Ibrahim Yakoub-Agha, Igor Wolfgang Blau, Mahmoud Aljurf, édouard Forcade, Tobias Gedde-Dahl, David Burns, Jan Vydra, Khaled Halahleh Sr., Rose-Marie Hamladji, Ali Bazarbachi, Eolia Brissot, Arnon Nagler, Lin Li, Yi Luo, Yanmin Zhao, Fabio Ciceri, He Huang, Mohamad Mohty,  and Norbert Claude Gorin Sr.

题目:核心结合因子AML患者CR2期的半相合、同胞全合和无关全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比较研究:来自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全球委员会和急性白血病工作组的研究

第一作者:叶逸山

通讯作者:黄河、Mohamad Mohty、Norbert Claude Gorin

主要内容:伴有核心结合因子(CBF)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良好,但治疗后复发患者预后不良,再次达到缓解者(CR2)建议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研究分析了2010-2022年在227个EBMT中心接受异基因移植的865名CBF AML CR2患者。该研究比较了亲缘全相合供者(MSD),非亲缘相合供者(MUD)和单倍体相合供者(HAPLO)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多因素分析提示与MSD相比,HAPLO与较低的复发率(RI)但较高的非复发死亡率(NRM)相关。在生存数据方面,MSD、MUD和HAPLO三类供者在无白血病生存(LFS)、总体生存(OS)和无复发无白血病生存(GRFS)上无显著差异。此外研究还发现伴有t(8;21)的患者相较伴有inv(16)的患者异基因移植整体预后较差。研究证实单倍体供者相比其他异基因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降低达到CR2的CB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移植后复发率。

摘要号:Abstract #660

Comparative Study for Haplo, MSD and MUD Allo-Hcts for AML Patients with KMT2A Rearrangement: A Study from the Global Committee and the Acute Leukemia Working Party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Yishan Ye, Myriam Labopin, Depei Wu, Jia Chen, Tobias Gedde-Dahl, Didier Blaise, Regis Peffault De Latour, édouard Forcade, Urpu Salmenniemi, , Sébastien Maury, Jurjen Versluis, , Ali Bazarbachi, Arnon Nagler, Eolia Brissot, Lin Li, Yi Luo, Jimin Shi, Fabio Ciceri, He Huang, Mohamad Mohty,  and Norbert Claude Gorin Sr.

题目:半相合、同胞全合和无关全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KMT2A重排AML患者中的比较研究:来自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全球委员会和急性白血病工作组的研究

第一作者:叶逸山

通讯作者:黄河、Mohamad Mohty、Norbert Claude Gorin

主要内容:携带KMT2A重排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不佳。研究分析了2010-2022年在183个EBMT中心接受首次异基因移植的586名KMT2A重排且伴有明确重排染色体信息的AML患者。该研究比较了亲缘全相合供者(MSD),非亲缘相合供者(MUD)和单倍体相合供者(HAPLO)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多因素分析提示与MSD相比,HAPLO与较低的复发率(RI)但较高的非复发死亡率(NRM)相关。在生存数据方面,MSD、MUD和HAPLO三类供者在无白血病生存(LFS)、总体生存(OS)和无复发无白血病生存(GRFS)上无显著差异。此外研究还发现伴有t(6;11)的患者相较其他类型KMT2A重排患者的移植预后更差。研究证实单倍体供者相比其他异基因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降低携带KMT2A重排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率。


壁报展示


本次大会,我中心共有27项壁报展示,内容全方面涵盖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免疫治疗、血液肿瘤诊治,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其中,在CAR-T细胞治疗领域围绕CAR-T细胞功能增强策略,CAR-T副反应机制、新型CAR-T细胞临床试验等进行壁报展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本中心围绕不同移植体系存活率、危险因素,以及GVHD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防治策略等开展壁报讨论。在血液肿瘤诊治领域,本中心主要围绕血液恶性肿瘤开展新方案化疗的临床研究等开展壁报讨论。

这些研究的入选不仅证明了浙大一院血液骨髓移植中心团队在血液领域的创新动力和能力,更是展示了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际合作和交流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也是学科进入国际前列的必要之路。通过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合作交流,我们能够共享先进的技术、研究资源和经验,加速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同时,国际交流还能促进学术界的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和研究灵感。

供稿:周凌辉

编辑:赵妍敏

本文地址:http://www.dbeile.cn/news/8381.html    多贝乐 http://www.dbeile.cn/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